“坐火车遇到熊孩子简直是灾难。”这是许多乘客心中的想法。不可否认,儿童车厢的设立有其独特的好处。不过,也有人认为,人们不应该把儿童视为火车上的“负担”,就算设立儿童车厢,也应以儿童为本。那么,针对“是否设立儿童车厢”这一话题,我们来听听大家是怎么说的吧。
来源:《北京日报》、《楚天都市报》、中青评论、视觉澳门国际赌场注册
提议设儿童车厢是表达对噪音的反感
提议设立儿童车厢的本质,是希望孩子不要和自己一个车厢。这个想法,并不是冷酷无情缺乏爱心,实在是现在不少孩子太过于吵闹,而家长又惯于放任纵容。这种吵闹,对于旅途疲惫想好好休息,或是平素喜好安静的人来说,这简直是一种折磨。
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,是基本的礼仪修养,也是社会倡导的文明风尚,但总有些人意识不到这一点。大人吵闹,还能说上两句道理来相劝,但是孩子一吵,不少时候是说不得、惹不起,因为很可能被怼回来。所以,儿童车厢的提议一出,响应者不少。
虽然提议是设置儿童车厢,但实际上表达的是人们对噪音的反感,并非只针对儿童。在春运期间,这个关于车内噪音的议题被引爆,可见大家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体验需求,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提升。人们不仅要求能上车就行,能到就行,而是更希望有一个文明讲礼的乘车环境,一段惬意舒适的旅程。这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创意,而是迫在眉睫的诉求。
对于这一问题,最理想的解决办法,当然是自然形成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社会文化氛围,大家都能自觉遵守规则。当然,除了发起文明呼吁外,铁路部门也应在维持列车秩序、劝阻无礼行为、降低车内噪音上多做一些实际工作,发挥引导、协调、规范的作用,实现文明出行、有序乘车。
儿童车厢设立需人性化
不管是吵,还是闹,都是儿童的天性,吵闹的孩子不等于就是“熊孩子”。当然,对已经进入比较懂事年龄段比如开始上小学的孩子,家长有必要做些公共礼仪的教育和培训。但对更小一些的孩子,其天性理应被适当包容。
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阶段过来的,都吵闹过别人,这是成长过程无法避免的情况,或者说,孩子成长的成本是需要全社会负担的;社会曾经承受过你孩童阶段成长时制造的“烦恼”,你现在没有理由拒绝承担同样的成本。
不过,儿童车厢的建议仍值得考虑,只不过,我们应当从关爱儿童的角度来讨论,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负担,为了给大人创造良好环境,而将他们“驱逐”到一个地方,“爱怎么闹怎么闹”。也就是说,设置儿童车厢出发点,应是顺应儿童的天性,提供一块儿童专属,更安全、更欢乐开心的“儿童天地”;而不应是为大人们服务、免遭“被吵闹而崩溃”的“隔离性”设施。儿童车厢的理念是儿童本位,而非以大人为本,这一点必须成为讨论儿童车厢的前提。
网络讨论中,就有观点建议,在列车上辟出一块“儿童乐园”区域,让孩子在旅途中有一个能尽情玩耍的地方。这种专属儿童的车厢,里面摆放玩具、童书,放动画片,让孩子们有东西可以玩,有游戏可以分散注意力,让他们有地方发泄过剩的精力。儿童车厢不能只是挂个牌子,而应体现出一定的专门设计。
据媒体报道,一些国家不但有儿童车厢,甚至有的儿童车厢被设计成“托儿所车厢”。而这样的人性化设施,于我们来说,技术上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,但建设与使用成本显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否则,儿童车厢有可能会成为“贵族儿童车厢”,偏离人性化的初衷。
家长言传身教更重要
单设儿童车厢的建议之所以能收获无数认同,还是因为与“熊孩子”同行的经历让很多人“心有余悸”。这些孩子肆意在车厢追逐嬉戏、大喊大叫,其他乘客被打扰不说,有时候还不得不出于情面的考虑,给孩子一家让出辛苦买来的下铺。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“熊孩子”背后的“熊家长”,面对其理直气壮的一句“孩子还小,懂什么?”“别跟孩子一般见识”,旁人即使心有怨言也只能默默咽下去。
面对这一广泛存在的现实问题,铁路部门的回应显现出了其越来越强的服务意识。儿童车厢到底该不该设立、怎样设立,还需要详细论证。但是,管好“熊孩子”的关键显然不在于“隔离”。子不教,父之过。让小孩子不再成为“万人烦”,关键还得靠家长的管教。面对网友们的呼声,广大家长不妨都来反躬自省,自家孩子在火车等公共场所的言行,是否影响到了别人?自己有没有尽到管教责任?
人们常说,孩子是父母的镜子。孩子乘车文明的背后,其实是社会文明素养的反映。不久前,在重庆开展的“车厢里谈文明”倡议活动上,一位女士在参观后感慨地说道:“我已经全程录像了,回去播放给小孙子看,文明还得从小抓起。”其实,当家长们为如何教育孩子犯愁的时候,甚至不惜报这班报那班的时候,倒不如从己做起、从小事做起。就拿旅行乘车来说,大到不霸座、不喧哗,小到调整座椅时先询问后面的乘客,桩桩件件都为塑造孩子文明意识、养成健全人格提供了榜样。
这个意义上,与其设置儿童车厢,不如让家长先把文明规则“装入行囊”;相比学校教育的知识宣讲,不如家长自己的一次言传身教、以身作则。只有家长和孩子,都能在出行时学会自律,懂得尊重,公共空间才会更有秩序,大家的旅行环境才会更加美好。